近年来,从广东、湖南等地发现“毒大米”,到江苏常州“毒地”,我国土壤污染带来的危害性不断升级。专家指出,潜在土壤污染扩散风险巨大,土壤修复产业亟待规范,需要扶持相关产业标准化运行。
形势不容乐观
近几年,土壤污染问题频频在各地出现。专家们担心,江苏常州“毒地”很可能只是开始,在国内众多城市的老工业区改造及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不少化工厂正从城市中心地带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住宅、学校、医院、商城等民用设施。一旦这些原有化工土地上存在土壤污染问题,且处理不彻底,就将在后续的民用设施中扩散,并且形成巨大的污染风险。
土壤修复市场有多大?
今年5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这让土壤污染处理有章可循,也让土壤污染修复行业看到了希望。
天津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郑先强判断,随着“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实施,全国水土污染防治的“水十条”“土十条”应运而生,国家将全面实施水土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据环保部规划院测算,预计“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增加到每年2万亿元左右,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将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从2014到2020年,国内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可达6856亿元。巨大的市场吸引了众多新进入者,2015年,从事土壤修复业务的企业数量增长至900家以上,同比实现翻番。
谁在从事修复坏境的工作?
目前,我国从事环境修复的企业大致包含4类,即与环保相关的科研院所及高校、国内专业的环境修复工程公司、在全球市场上已有深厚技术经验积累的外资企业以及大型的工业集团的下属企业。
中交天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保安介绍,目前对土壤污染修复主要有3种方法,针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淋洗技术,针对复合污染的固化凝华技术,以及针对挥发有机物污染的热解处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发展并不完善。
胡保安说,首先是目前国内土壤修复的准入门槛较低,水平参差不齐,缺少针对性和专业性的行业资质认定。
郑先强指出,在土壤修复领域政策、法律、商业模式仍缺位的状态下,我国土壤修复市场的商业模式尚不完全清晰,还是以工程和咨询为主,土壤修复产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政府投资驱动。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由于经济增速放缓,财税收入面临放缓压力,土壤修复的政府资金落实问题难言乐观。
专家们认为,当前关键是找到一种市场化的商业模式,实现治理与收益权合一,从而使土壤污染修复行业进入常态发展的正轨上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STARSKY SPORT科技有限公司 冀ICP备18029135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石家庄